猩紅熱及水痘夾攻12月高峰 醫生:盡快補打水痘針
發布時間: 2017/12/11 18:35
最後更新: 2017/12/12 17:54
猩紅熱和水痘都是在每年12月爆發高峰期,猩紅熱每周感染個案已由11月底的48宗,倍增至12月初的94宗,今年首11個月的累積感染個案亦較去年同期增加6成,達約2000宗,9成為10歲以下兒童。醫學會估計與病菌基因變異有關,但猩紅熱沒有疫苗預防,而猩紅熱一旦遇上流感或水痘,可爆發嚴重併發症,甚至有死亡風險。醫生呼籲未打水痘疫苗的學童,宜盡快補打。
醫學會副會長陳以誠表示,猩紅熱由甲型鏈球菌引致,近年猩紅熱個案數目持續上升,相信與病菌出現基因變異的全球趨勢有關,又指可能在全球暖化下,氣溫時高時低,加強病菌傳播性,不排除本月底的每週猩紅熱個案更猖獗至突破百宗,但他強調其致命性則沒有增強。
醫學會會董唐繼昇說,猩紅熱其中病癥是舌頭表面出現草莓般的紅色外觀,及身體和頸部出現砂紙般紅疹,他直言部份家長有一個大錯覺,以為有齊以上病癥才是猩紅熱,因此抗拒求醫及服食抗生素。
他呼籲,家長不要自行判斷子女病情,這是非常危險,應及早求醫,如不求醫,紅疹大多在一星期內消退,繼而指尖及腳趾的皮膚會脫皮,「這時猩紅熱的毒素其實已到擴散至心臟。」
他又指,猩紅熱防不勝防,沒有預防疫苗,很多人包括健康者的鼻腔內都帶有此菌,但沒有發病,至抵抗力弱時發病就會傳染,需要及早服用抗生素。
陳以誠補充指,流感病毒和水痘可使猩紅熱惡化,增加出現風濕性心臟病及急性腎炎等嚴重併發症,甚至死亡的風險,易受感染的兒童應及早注射流感及水痘疫苗。
政府於2014年7月2日已將水痘疫苗納入「 香港兒童免疫接種計劃」 , 凡於2013年1月1日或以後出生的兒童,均合資格於衞生署母嬰健康院接種,即現年4至5歲或以下的小童和幼兒,大都已接踵了水痘疫苗,但5歲以上的學童,除非家長自費到私家診所注射,否則並未有注射水痘預防疫苗。
衞生防護中心疫苗可預防疾病科學委員會當時解釋,建議將水痘疫苗納入兒童免疫接種計劃,其中一個原因是水痘很多時會引致猩紅熱、腦炎及肺炎等併發症。水痘病毒傳播力很高,可在幼稚園及小學大規模傳播,將水痘疫苗納入計劃內,可增加群體的保護力。
傳染病專科醫生亦提醒,若兒童抓穿水痘的水泡,皮膚上的甲型鏈球菌便有可能入侵體內,引發可致命的猩紅熱。
衞生防護中心引述文獻表示,一針及兩針水痘疫苗的預防效力分別為85%及98%。
陳以誠說,現時約5歲的幼童,需要至小一入學後才能注射水痘疫苗,在這段空窗期內屬高危一群,希望政府現可為他們提供疫苗注射。
家庭醫生鄭志文指出,兒童可於1歲時免費注射第一針水痘疫苗,唸小一再注射混合疫苗,前後共兩針。在2013年1月1日之前出生者可能未曾接種水痘疫苗,鄭建議,無論成人或兒童,都可盡快注射,並在相隔一年後補打一針,提高預防效果。
鄭志文指,市民若忘記自己曾否出水痘,除可向父母或長輩查詢外,可抽血驗抗體。計劃懷孕的婦女若驗出無水痘抗體,建議補打疫苗,打針3個月後才計劃懷孕。
衞生防護中心最新數字顯示,今年截至11月,有8517宗水痘個案,去年及2015年則分別有8879和8746宗。每年12月都是水痘高峰期,單月個案都逾千宗。
水痘是由水痘帶狀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,多發生在12歲以下的兒童身上。患者通常會出現發燒和痕癢的紅疹。紅疹最初會出現於身軀,然後向面部和四肢散佈。患者通常需2至4星期內痊癒。
由於水痘的傳染性極高,衞生防護中心呼籲家長應留意子女是否出現水痘病徵,如發現有出疹或小水泡,不應上學並留在家中休息,避免把病毒傳染給校內其他同學。若子女出現持續發燒、拒絕進食、嘔吐或嗜睡等病徵,家長應攜同子女及早求診。